2015年春夏之际,作为新葡的京集团88142014级本科生有幸聆听了周子良老师讲授的《中国法制史》课程。在周老师为期一个学期的讲授中,学到了自尧舜禹时期至今的法律制度演变的知识,这是自不待言的。但更多的是,感受到了一个学者对知识、对人生油然而生的责任感。也正是这种负责的态度,我在读研时坚定地选择了周老师,很幸运,周老师也答应做我的导师。
教书育人 知行合一
转眼间,到了2018年的秋冬时节,我的学生身份也发生了转变,成为新葡的京集团88142018级的研究生。此刻,周老师将要带我们步入“中国法律文化”的研习之路。
开课伊始,周老师教导我们,研究生要在“知识、能力、方法、修养”4个方面提高自己,贯通这四者的方法就是“知行合一”。也就是,学到了知识并没有结束,要有所感悟,对自己,尤其是对自己的生活要有所启发,这才是知识的归宿。“知行合一”是对作为学生的我们来说,可谓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熟悉是作为知识、作为俗语,这是早就知道的东西,在知识层面,我们也知道这是王阳明提出的,但是真正作为一种方法,作为贯通知识和生活的工具,可以说是很少使用。就这样,在开课伊始,“知行合一”作为一种期待,也作为一种疑问,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在之后的学习中,“知行合一”不仅成为老师的口头禅,也成为了我们的口头禅。从龙应台谈文化开始,她对文化的理解:“尊重自己,不苟且,所以有品味;尊重别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尊重自然,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不仅作为一种知识停留在“知”上,在老师的影响下,也落实到了我们的“行”上,我们会反思自己是否苟且,是否霸道,是否在掠夺。随着学习的一步步深入,层次清晰地思考问题,精细地分析问题,而不能依赖于“可能、或许、差不多”来蒙混过关,成为了我们的“新知”,而这次的落地成“行”,可以说没有周老师的真心、诚心、热心、细心、耐心,就只能停留在“知”上了。在我们的课堂中,每遇到问题,周老师都会耐心地引导、耐心地听我们天马行空的见解,再给出自己的结论和依据。也正是由于周老师在每堂课开始时的“关于上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的提问下,我们也慢慢养成了反思、复盘的习惯。
在周老师耐心、细心的教导下,这一年来,我们在“知识、方法、能力、修养”4个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在周老师“知行合一”方法论的指导下,我们不仅知道了“恶臭”、“好色”,也慢慢走在了“恶恶臭、好好色”的路上。
周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不仅让我们学生收益匪浅,也得到了司法部和山西省政府的肯定。周老师参编的国家统编教材《中国法律思想史》,曾获司法部法学教材与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在教学上,周老师以简驭繁的方法以及条理清晰的语言逻辑,深受学生喜爱,也曾获得“山西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的荣誉。
科学研究 论从史出
在科学研究上,周老师曾主持过多个课题。不仅主持过山西省法学会的重点课题,如《山西境内抗日民主政权的土地法规研究》、《山西省法治历史人物地图》等,还主持过教育部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如《民国初期山西村治中的法律问题研究》、《山西票号习惯法研究》等。在进行科学研究过程中,周老师认真对待科研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从问题本身出发,全面收寻史料,所有结论的得出都必须要有坚实的依据做基础,也就是论从史出。
坚持搞科研要“论从史出”的周老师,不仅在高质量刊物上发表了50余篇论文,出版了多部著作,如《近代中国所有权制度的形成》、《中国边疆法律治理的历史经验》等;更是得到了山西省法学会和山西省社科联的肯定,周老师曾获得“山西省社科联2004年度‘百部(篇)工程’一等奖”和“山西省法学会2012—2013年度法学研究成果一等奖”的荣誉。此外,还曾获得“山西省第四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山西省第七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的荣誉。
作为山西省法律史学会的会长,周老师致力于凝结、整合山西省内对法律史学有研究兴趣的同仁,并为其搭建平台,不仅给大家提供各种历史资料,还给年轻的学者们传授科研的方法,谋求大家共同进步,以促进山西省法律史学的更好发展。
服务社会 心怀正义
当事人采取仲裁的法律救济途径,必然是想得到又快又好的处理方案,再加上仲裁“一裁终局”的性质,仲裁委做出的仲裁决定直接影响当事人的财产分配乃至权利义务的分配。
周老师在作为仲裁委委员仲裁案件期间,仍然坚守自己做科研的方法,谨慎辨析仲裁案件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将“论从史出”转换为“论从法出”,不仅查找有关的法律法规等立法依据,也查找类似的最高人民法院做出的判决。在仲裁过程中,周老师也会积极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要求;在裁决时,周老师秉持客观公正,运用明晰准确的语言进行说理,得出裁决。
正如孔子所云:“听讼,吾犹人也,必使其无讼乎。”在裁决具体案件的过程中,周老师致力于通过自己负责的态度和明晰的说理,让当事人在自己所遇到的案件中也得到收获和成长。虽然正义有着一张普罗透斯似的脸,但周老师经手的案件的正义标准却很唯一:在符合情理、法理的基础上,用自己的专业的学识、严谨的态度以及明晰的说理让每一个当事人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周老师的点点教诲,短短数语,远不能全部道出。只能择取其中几个,来表达我对周子良老师的尊敬及感恩。直至今日,我仍觉得周子良老师能做我无涯学海中的的引路人,是我莫大的幸运,唯有勤奋读书,方能回报这份恩情。
作者姓名:赵党党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北营街道南中环东街63号 新葡的京集团8814东山校区 邮编030031 网站: www.xtxzg.com
Copyright shanxi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葡的京集团8814(中国)集团有限公司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审批号 (晋)ICP备05000471号 Webmaster@sxu.edu.cn